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臺北人

前幾日一氣看完了白先勇的《臺北人》,這本短篇小說集很明顯比他早期的《寂寞的十七歲》成熟圓潤得多,深具複雜性。《臺北人》中的十四篇各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透過描述當時社會不同層面的眾生相,最終可歸結為一部關於發生在臺北的某個生命歷程的作品。

書中的「臺北人」都是當年由大陸撤退而來的,各自背負著難以忘懷的過去,盡管已在臺灣生活了十多二十年,但他們根深柢固的根在中國大陸。故事中的人物有意或無意的在臺北重複他們當年在上海在南京在桂林等等地方的生活,却原來無論怎樣苦心經營,也是尋不回過去的神采,就是差了那麼點甚麼。現實中的差距讓回憶捎上了光華,相比之下更顯得目下的寂寞蒼涼,幸福永遠只存在於彼岸!放不下過去,回不去了的無奈啃噬著他們的靈魂,他們的心憂患重重,說他們是「臺北人」,倒不如說是住在臺北的他們。

白先勇一九三七年生於廣西南寧,不足周歲遷回桂林,再由一九四四年開始隨家人先後遷往重慶、南京、上海、漢口、廣州,一九四九年離開中國大陸來到香港,先後就讀於九龍塘小學及喇沙書院,一九五二年赴臺灣與父母親團聚。

身為名將之後,他的文字世界並沒有讓人窺見甚麼政治色彩,也沒有煽動某種民族精神,只是用詞冷靜地表達出他的憂患意識,他心中的悲愴情懷。所以《臺北人》還是讓我讀出了淡淡然的沉重感,不過這種沉重與讀《寂寞的十七歲》所產生的沉重感來得截然不同。《寂》是他個人的,而《臺》是屬於民國的。《臺北人》真的是一本很出色的作品,非一氣看完不可。

白先勇到美國留學時,這樣寫過︰
臺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這裡上學長大的,可是,我不認為臺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許你不明白,在美國我想家想得厲害。那不是一個具體的「家」,一個房子,一個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這些地方,所有關於中國的記憶的總合,很難解釋的,可是我真想得厲害。

 

8 則留言:

S 說...

這個我從沒看過,看了你這個,好想看看!

best actor 說...

中學時代白的寂寞的十七歲、謫仙記、永遠的尹雪艷、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遊園驚夢對我影響殊深。他的長篇孽子也不容錯過。

Ebenezer 說...

根,是人生命的情之所繫!

韻味熊貓 說...

咖啡:

我喜歡看你的閱讀感,文字十分精煉,簡單而入微!

Coffee 說...

SKII︰
有興趣不妨看看,值得!

Coffee 說...

best actor︰
我正在看《孽子》,之後會再借他的《紐約人》來看,所以唯有先放下老舍的《四世同堂》中、下。

Coffee 說...

Eben︰
最怕不知自己的根在何處。

Coffee 說...

佛爺︰
謝謝你的讚賞,我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能精煉。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